
据某军事媒体10月9日的报道,为提升对潜在对手的威慑力,日本海上自卫队被传收到一项分析小组的建议,核心是推动引进新型核动力潜艇,以应对印太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和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这一小组今年2月成立,任务是评估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实现国防战略方面的进展。报告还强调,未来若能拥有能够垂直发射远程导弹的潜艇,将对日本形成关键的战力支撑。
据当地媒体透露,这份备受关注的报告已于上月提交给防卫省,潜艇问题被视为核心议题。报告明确提出,日本海上自卫队需要确保未来的潜艇具备更强的攻击能力,同时能够在海上停留更长时间。为实现后者,专家们表示,所谓“下一代”推进系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设计路线,这也引发了关于核动力的诸多猜测和讨论。 在论证这一建议的理由时,分析小组指出,日本必须把防务思考从国土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区域视角,更多地考虑中国在印太地区带来的威胁。同时,国内也开始出现关于修订二战后以来对自卫队行动范围和能力的法律限制的讨论,尤其是放宽对能力界限的条款。此外,任何推进核潜艇的计划还需要面对所谓的《原子能基本法》,因为该法目前禁止日本以军事目的从事相关开发与研究。 在未来政治辩论中,这一问题尤为关键,因为现任政府与即将上台的政府高层之间存在分歧。例如,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一年前就曾表示,如果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日本将很难获得核动力潜艇;而未来可能上任的首相人选高市早苗则表示赞成海上自卫队拥有核动力潜艇,认为这并不违宪。 此外,关于在潜艇上安装垂直发射系统所带来的改进,防卫省与川崎重工此前已有过相关探讨。川崎重工在2023年曾展示一种新潜艇设计,该设计在艇首与指挥塔之间的外壳区域考虑设置垂直发射系统,作为现阶段海上自卫队正在引进的“大鲸”级潜艇的后续型号。 相关报道还提到,未来可能搭配这一系统的武器选择。包括日本本土制造的12式导弹的新型号,或美制“战斧”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若要装在潜艇上,都需要更大的艇体来容纳弹药与系统,因此对推进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专家也明确指出,尽管获得核潜艇是一种潜在可能,但要实现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除了法律障碍外,全面自主开发需要经过长时间积累,预计要十年左右才有第一艘可服役的潜艇面市。向美方等盟友租用潜艇也并非易事,因为这些国家自家舰队压力就很大。此外,日本同样存在潜艇船员等方面的人力短缺问题。基于这些现实因素,分析人士提出两条替代路径。第一是参照澳大利亚在AUKUS框架下的做法,寻求获取核潜艇的途径;第二则是在保持常规动力基础上,寻求更高功率设计的替代方案。后者可以参考韩国正在推进的新型潜艇,这种潜艇将锂离子电池、柴油机与AIP系统结合以提升作战能力。另一个较少被提及但被视为潜在解法的方向,是发展无人潜艇系统,如美制的“奥卡”类或澳大利亚的“幽灵鲨”等型号,这类无人化方案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前述的若干核心难题。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